昌乐境内泥塑艺术起源于民国时期,最早为红河镇赵家庄村民赵烁文及其师弟最先仿效潍县泥塑玩具,推出泥塑作品,时称赵家庄泥塑。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,逐渐在一方流行。
赵家庄泥塑制作工艺不甚复杂,先取优质壤土晒干粉碎,过筛去沙粒;将土以水泡透,用碾压或无棱碌碡在石板上压,再反复揉挤,直至泥无细纹无气孔;用模具制作形体;晾晒数日,直至泥胎干透;上白色底子,干透后再用彩色描绘,随意画成。作品即告完成。其中制作模具是很关键的工序。
赵家庄泥塑作品主要有泥娃娃,泥老虎、大公鸡、各种鸟雀、关帝庙塑五个类别。其中泥老虎做成前后两截,以薄羊皮或皮纸粘接相连,体内插一苇哨,前后两截对挤相撞则发出哨声,苇哨也可以从虎屁股上吹响。整体构思巧妙,颇有意趣,深受儿童喜欢。赵家庄泥塑盛于解放初期,“文革”时期停止。改革开放后又重新经营。
白塔泥塑起步较晚,主要为大沟村民间艺人的作品为代表,形成较大影响。他们在剪纸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有涉猎。他们的泥塑作品依托绘画功底,形象准确逼真,且有时代气息。其工艺流程大体与赵家庄泥塑相同。作品《狼牙山五壮士》《曹操》《老寿星》《黛玉葬花》等丝丝入画,神情自然活脱,不失为昌乐泥塑的代表作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