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宏仁,字完一,号静庵,河南省清丰县人。清雍正元年(1723年)中进士,次年任昌乐县知县。他博学卓能,廉洁勤政,以兴利剔弊为己任,对淫威害民者严铲不怙,百姓由衷爱戴。在他离任后,百姓就自发捐款,在城隍庙为他建了“生祠”,虔诚供奉,敬情笃厚。
祠,是古人祭祀死者的处所。当时朱宏仁人尚健在,缘何百姓要为他建立“生祠”呢?这完全是由于朱宏仁卓尔不群的政绩感动了邑民。祠前树一石碑,镌列其政德概要。以示褒扬:
捐俸买学田六十亩,在营丘集。
旌表节孝不受谢仪。
新进生员送学不用公宴。
绝口不言生辰,士民无由庆贺。
丁祭公费不丝毫派累行户。
童生试卷定价银五分。
内宅门不受规礼。
线行鱼行永不押贴。
带征粮加,当年粮加一七。
征粮不用催役。
量斗人每斗定价大制钱二文。
牙行押贴定价大制钱五百。
迎春公费不丝毫派累行户。俱自出备。
粮票定价大制钱二文。
祠成档案,流芳千古。县内至今还流传着他夜查城门等具体业绩。也成口碑档案,世代流传。
朱宏仁初莅昌乐时,县城内常有歹人出没,骚扰百姓,他便下令东西南北四方门军严把城门,煞黑关闭,黎明开启,夜晚不准开门放人进城。开始时效果显著,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但不久就又渐有歹人出没,他料定有门军玩忽职守,就在一个大雪初晴的傍晚微服出城,至半夜时分,先到东门叫门:
“门军大人行行好,开开城门放我进城吧。我有急事。”
当时城门是铁制的大厚门,门军的卧房都有个小窗户通着门外。不大一会儿屋里还真点亮了灯,门军从窗口向外喊到:
“知县老爷有令。夜晚不准开门。”
他趁机央求:“俺娘长病,急等着进城抓药呢,你开开门我给你两吊钱打酒喝。”
“知县老爷不准开就不能开,你给二百吊也不开!等明天早晨吧!”屋里的灯吹灭了。
他又到南门去叫。南门军答应得很痛快,连灯也没点,只答了一句“夜里不开门”,就再也没搭腔。
他又到西门去叫。西门军答应得很痛快,可能他是没脱衣服,囫囵睡的,刚一叫他就敞开了小窗问:“什么事?”
朱知县又像前两门一样说要进城替娘买药,西门军只字不提禁令,只是说:“这深更半夜,冷冷呵呵的,怎么起身去给你开门?”
朱知县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,连忙说:“你行个方便开开门,我给你两吊钱你打酒喝。”
没想到西门军却说:“不光天冷,知县大人还有令不准黑夜开城门呢,我给你开门还担着份风险.你两吊钱能买着我给你开城门吗?拿四吊来!”
“我就捎着四吊钱呢,都给了你就没钱买药了。”
“那你就别进来!”小窗咣当关上了,但屋里的灯却没有吹灭。朱知县连忙又敲窗子。递上四吊钱,进了城。
第二天晚上,他又去叫北门。北门军先是不开,当他带着哭腔可怜巴巴地说他娘病了。急等着进城买药时,北门军被说动了,起身给他开了城门,对他说:“本来知县老爷有令,黑夜不准开城门,为了成全你的孝心,让你能尽早买药回家给你娘治病,我就担个罪过开门放你进城吧。”朱知县掏出两吊钱递上说:“感激门军大人恩典!”北门军却把钱一推:“我给你开城门是为了你尽早给你娘治病?不是图钱,你要是拿钱买着我给你开门的话,你赶快再出去!”硬是不收钱。
两天后.朱知县把四门军召来大堂,问他们:“近几天夜里有没有叫城门的?你们开了没有?”
东、南两门军都说有叫的,并如实说了经过。
北门军说有叫门的,我为了让他能早买上药回家给他娘治病,就给他开了,他也是如实讲了经过。轮到西门军了,他想,深更半夜的,不会有人看见,就很干脆地回答:“西门没有来叫的。”
朱知县没表现喜怒,也都没加褒贬,只是又问西门军:
“东、南、北三门都有叫的,怎么就西门没有叫的?是不是有叫的你忘了?你再仔细想想。”
西门军一惊,是不是那夜开门时知县在旁边看见了?但他接着又镇定下来,想:根本不可能,深更半夜里,根本不会有别人!再说,东门和南门也未必没开,也未必没收钱.只是撒着谎骗知县罢了!于是他壮着胆子一口咬定:
“没有叫门的,一直没有叫门的!”
他说得理直气壮,毫不胆怯。可他刚说完,朱知县猛地一拍惊堂木。
“没有叫门的,你哪来的四吊钱?把那四吊钱还我!”并当场宣布:“东南两门军忠于职守,每人奖钱四吊。北门军私开城门,本该处罚,念他当时不为钱财,今又如实禀报,暂且不罚,但必须记着,今后再不能轻信叫门人的一面之词私开城门。西门军以权谋私,开门敛财,今日又当面撒谎。先打四十大板,再降俸禄一成。下次再犯,加重处罚!”
东、南两门军兴高采烈,北门军心悦诚服,只有西门军,皮肉受了苦,被降了俸禄,肉痛心痛。自此,四门军恪尽职守,社会安定,百姓康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