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前,孤山上苍松翠柏,草木茂盛。山上有个老道,姓柴,名顺,从小出家,已在山上修行三十余载。他手下有三个徒弟,有一年六月十五的晚上,他们师徒正在讲道、念经,走进两个四五岁的胖娃娃,头系绿丝绸,上结红花结,上身穿石榴红褂,下穿绿紫绸裤,活像仙童下凡一般,微笑着坐在石凳上,听起经来。从此,他俩天天晚上来,一听听了三个多月。柴道士生了疑心,他想:“这绝非民间孩童,非仙即妖,我定要弄个水落石出。”
这天晚上,那两个胖娃娃还是和往常一样,进来坐在原来的石凳上,听起经来。在他们听经入神的时候,老道的大徒弟偷偷把针线缝在大娃的衣角上。他们听完经走出大门,顺山坡向西走去。柴道士和徒弟们就在庙内放线,直放到三个半穗子,线不动了。
第二天早晨,柴道士率领他的徒弟顺线往西找,在孤山西面的官山北面一个背阴朝阳的洼地发现了他的线,正系在一棵青枝绿叶、顶端开着三朵红花的大人参上。露水珠一个接一个的往下滴,好像参孩在哭泣。老道师徒四人小心翼翼地用两顿饭的功夫,挖出一棵有鼻子、有眼、有胳膊、有腿的重一斤半的大人参娃。师徒四人回庙后,煮煮吃了。
第二天,那个参弟弟漫山遍野大声哭叫着“哥哥呀哥哥”,到处找阿哥。他找到庙上,问柴道士:“老师傅,你见我哥哥了吗?”老道士说:“你哥哥下关东去了。”那棵参娃就到关东找哥哥去了。从此孤山人参绝迹,关东人参却繁衍生息,多了起来。
柴道士师徒吃了人参娃成了仙,一块儿到崂山去了,成了后来人们熟悉的崂山道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