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昌乐县图书馆欢迎您!
网站首页
图书馆概览
服务指南
新闻资讯
新书推荐
数字资源
昌乐文史
在线咨询
 
 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昌乐文史 > 昌乐非遗
 
都昌的传说
2020-06-09 阅读次数: 1145

古都昌县在今昌乐县城东北部,朱刘街道驻地北4公里处,即西汉时的乐望城,后继续沿用汉名,称都昌县。

时都昌县城,是北海郡治所。北海郡,领都昌、胶东、剧、即墨、平寿、下密六县。早在西汉初期,汉景帝中元二年(前148年),设置有乐望侯国。此时,已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平原古城。乐望侯国辖今朱刘街道、寿光市东南地域。今古城已废,汉墓尚存,城东里许土埠,汉陵成群。《齐乘》乐望侯国下载云:“汉宣帝本始元年(前73年),封胶西国戴王子刘光,为乐望国王。”《汉书•方术传》载:“寿刘光,姓而秩官者,能劾制鬼神。”刘光是一位深通玄学、玩道术的奇异人物,可称是老道士式的国王。

乐望国名,《汉书•地理志》有载:“北海郡,汉景帝中元二年置。领县二十六:营陵或曰营丘;剧魁莽曰上符;安丘莽曰诛邪;瓠莽曰道德;都昌,设盐官;(时在昌邑城西二里)。平望,侯国;乐望,侯国(地在昌乐城东北都昌村北)……”可见西汉初年,设置的都昌侯国、乐望侯国,均属北海郡(时治营陵)下的侯国。《史汇•侯国年表》载:“汉高祖(刘邦)六年六月(前201年),封功臣,骑兵统领朱珍为都昌侯;高后(吕雉)八年(前180年),封朱珍子朱率为刚侯,治都昌;文帝十六年(前164年),封朱率子朱诎为恭侯,治都昌;景帝五年(前143年),封朱偃子朱辟疆为都昌侯,无子而国除。”。

都昌县自置昌乐始,即为北海郡的治所,故称北海郡都昌。《山东通志》载:“北海郡,领县六:都昌、股东(今平度)、剧(昌乐城西六里剧县)、即墨(今即墨市)、平寿(今潍城区望留镇平寿村处)、下密(昌邑市围子镇密村处)六县。”此时都昌县本县辖域范围,见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“昌乐县境内,唯有东南属营陵;余皆为都昌县地。且东侵潍(洲),南及(临)朐矣。”属当时之大县。

都昌大县,曾有一位和尚县令,领牧都昌县事。事载《龙文鞭影》蒙书中“廖凝执瓢”的故事。曰:南齐永明元年(483年),至永明六年,有一个近60岁的老和尚,名叫廖凝,字熙绩者,为南齐都昌县令。廖凝中年皈依佛家,颇有学行。隐居南岳衡山,做主持和尚13年,精于释迦佛理,且兼习吏治农事。被一巡府荐为南齐都昌县令。其为令时,“步行乡里,指导农事,推广旱田秫黍。访疾问苦,礼贤下士。且衣居简陋,廉白自守。惟有嗜好,爱饮元(黄)酒;倡令邑民,种黍平畴。俭岁无忧,频书大有;六载声著,秩满南游。只携诗卷,执酒瓢而走”。曾作解印诗曰:

五斗徒劳更折腰,

六年两鬓为民焦。

今朝解印呤归去,

还执来时旧酒瓢。

《山东通志》载:“隋朝北海郡,治益都。统县十:营陵、都昌……属之郡下。大业八年(612年),废北海郡,置潍州(今潍坊市)。唐武德八年(625年),省都昌、营丘县,入北海潍州。”都昌县唐时始废。

从都昌县始置,至省入潍州,建置存在历史达数百年。后来于宋朝建隆三年(962年)始建昌乐县。都昌县是昌乐县以前之老县名,都昌村亦是古县城。若从汉景帝中元二年(前148年)初置乐望国始,至都昌县省入潍州算,都昌村曾为侯国治所、北海郡治所、县治所,历时达773年。它不单是朱刘的辉煌历史,更是昌乐的辉煌历史。

 
 
昌乐县图书馆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by Changle Library 鲁ICP第1234564号
地址: 山东省 潍坊市 昌乐县 新昌路1357号 电话: 0536-6276505
您是第:206 位访问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