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昌乐县图书馆欢迎您!
网站首页
图书馆概览
服务指南
新闻资讯
新书推荐
数字资源
昌乐文史
在线咨询
 
 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昌乐文史 > 昌乐非遗
 
淳于髡与七个淳于村的传说
2020-06-09 阅读次数: 958

在昌乐县乔官镇西南的潴河两岸,有孟、庞、赵、丁、尹、秦、杨七个淳于村,说起这七个两字重迭的村名的由来,还有一段历史故事。

据史书所载:战国齐威王执政时,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大夫。此人相貌平常,身材也一般,但却是位学识渊博,能言善辩,又善于用隐语进谏的人。因其德智超群,被齐王招为女婿。

齐威王素日嗜酒成癖,经常通宵长饮,因嗜酒过度,故懒得过问朝政,满朝公卿大夫、文武百官为此甚感不安。如此下去,国家危亡将在旦夕,可又无人敢直言进谏。

一日,齐威王邀淳于髡至宫中饮酒。淳于髡指着酒对威王说:“陛下,我听人议论说,这酒肴是庶民的血汗与骨肉变成的,臣不知其真伪,更不知有无道理?”齐威王说:“此话是有些道理,不过现在是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,境内安宁,民富国泰,我们喝点酒算什么?”淳于髡接着说:“古人云:酒极则乱,乐极则悲,言不可极,极至而衰,万事尽然。朝内公卿大夫,各国诸侯若效仿陛下,嗜酒成风,误国事违民意,到头来酒干肴尽,必赋徭加重,夷民负重难忍,怨声载道,怒不事主,背向而行。诸侯并侵,邻国乘机来犯,齐国又将如何呢?”齐威王听了频频点头:“淳于大夫讲得很对,很好。”于是下决心罢长夜之饮,尽心处理朝政。几年后,齐国境内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,山无盗贼,一片太平景象。淳于髡更加受到齐威王的器重,在齐国的威望越来越高了。

淳于髡有七个女儿,个个都长得端庄秀丽,且能诗善歌,文才超众。他决意为女儿们选择有才干有胆识,敢讲真话以社稷为重的女婿。还有一个条件,就是能讲出几条治国的道理和具体的措施来,才能把女儿嫁给他。那些想成为淳于髡门婿的人不下数百,挑来挑去,最后选中了姓孟、赵、丁、尹、庞、秦、杨的七个心目中的人做了女婿。后来他的七个女婿都成了有名的稷下先生。齐宣王搜集天下文学士,给予优属的待遇,让他们自由地讲学议论,这些人都住在都城稷门外,故号称稷下先生。

转眼过了二十余年,威王看到齐国人口增多,安居乐业,无论农业、手工业、商业、制铁、交通都已发达兴旺,齐都临淄百姓无不吹竽鼓瑟,击筑弹琴,家敦而富,志高而扬,真是田无荒芜,野无饿殍,国富民强,歌舞升平。齐威王心满意足了,再也不愿听淳于髡的进谏了。踌躇满志之余,淳于髡那些治国之道,切实可行的建议都成了齐威王的耳旁风。淳于髡受到了冷落,深感心寒意冷,他仰天长叹,老泪纵横,左思右想,还是离开齐都好。于是就领着七个女婿离开了齐都来到了杞地,在西黄山以北潴河两岸分别安了家。

后来,淳于髡死了,七个女婿为了缅怀这位知识渊博的老人,为其树碑立传,又以自姓为主,加上淳于这个复姓,起了这七个村名,沿用至今。

 
 
昌乐县图书馆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by Changle Library 鲁ICP第1234564号
地址: 山东省 潍坊市 昌乐县 新昌路1357号 电话: 0536-6276505
您是第:257 位访问者